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今日鄉土記事

 

今日鄉土記事:0329

2019 辦理「臺灣空氣污染防制暨空氣品質管理研討會」,邀請前美國加州南岸空品局副局長Dr. Elaine Chang 來臺指導,並辦理9場專家諮詢會議、成果報告會 議、公開演講、環保局講習會議及專題演講等系列活動。
2019 辦理「107年度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績優單位頒獎 典禮」,榮獲金質獎分別為臺北市、桃園市、高雄市、新竹市、新竹縣、宜蘭縣、臺東縣及金門縣等環保局;榮獲銀質獎為臺南市、基隆市、苗栗縣、嘉義縣及花蓮縣等環保局。
2019 台灣棒球聯盟舉辦「2019第10屆原鄉盃國際軟式少棒錦標賽開幕典禮」,本署由全民運動組代表出席。
2019 本署委託臺北市立大學,召開「108年度救生員訓練檢定授證制度相關事務訪視輔導計畫-第一次訪視委員會議」,本署由全民運動組出席。
2019 本署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召開「108年運動 i 臺灣計畫推廣中心第三次工作小組會議」,本署由全民運動組出席。
2019 召開「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設施計畫第43次複審會議」,審查高雄市政府、臺中市政府及臺東縣政府所提4 案申請計畫。
2019 大專院校107學年度棒球運動聯賽公開男生組第1 級,由中國文化大學奪冠。
2019 林佳龍部長蒞臨「中華電信研究院員工宿舍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完工後將是國內首座智慧綠能員工宿舍大樓。
2018 教育部訂定《幼兒園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之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辦法》。
2018 教育部修正《幼兒園教保專業知能研習實施辦法》部分條文。
2018 教育部訂定《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地方教育輔導工作辦法》。
2018 教育部訂定《持國外專科以上學歷申請修畢幼兒園教保專業課程證明書辦法》。
2018 教育部107年共核定368所樂齡學習中心,深入全國360個鄉鎮市區,結合當地鄉鎮市區公所、學校、民間團體等在地資源,執行創新多元的學習課程。
2017 辦理「清明祭祖,金紙減燒心意不減」宣傳活動, 呼籲民眾清明年節祭祀減少焚香及紙錢,降低對健康 危害並改善環境品質。
2017 召開「研商運動產業條例及其子法修正」第4次會議。
2017 教育部修正發布《教育部補助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作業要點》。
2017 教育部修正發布《大學校院辦理單獨招收港澳學生作業注意事項》。
2016 日2016年里約奧林匹克運動會賽前考察。
2016 104學年度學校體育志工成果發表與交流工作坊。
2016 「本署105年度共好營隊-北區分享會」,許組長秀玲代表出席。
2016 29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湯志民局長率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學生志工招募小組分別拜會相關大專院校校長,本署許組長秀玲及葉劉副組長慧娟共同參與。
2016 臺東大學今年主辦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昨引燃聖火,全大運在4月30日至5月4日於臺東縣登場。
2016 教育部與民生社區合辦「城市當教室」,邀請外籍生上街學華語。
2016 魏國彥署長頒發「104 年度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 收績優單位獎項」。
2016 公告「排放管道中總硫氧化物檢測方法-沈澱滴定法 (NIEA A405.73A)」。
2013 辦理 101 年度「清淨家園全民運動」地方政府環境清潔考核績優單位頒獎典禮。
2012 修正發布「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管理辦法」。
2012 福州副市長黃忠勇蒞馬參訪。
2011 珠山電廠機組故障,傍晚南竿全島無預警停電,津沙村,仁愛村停電約140分鐘:北竿全島停電約80分鐘。
2011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重新啟用松山機場旅遊服務中心。
2010 總工程費1億2千萬元,連江縣公路監理所新建辦公大樓舉行落成啟用典禮,交通部長毛治國主持。
2010 同日,交通部長毛治國主持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揭幕典禮。
2010 公告修正「飲用水水質處理藥劑一覽表」。
2010 辦理「海峽兩岸海洋論壇-海洋環境管理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峽兩岸多位海洋環境領域產、官、學界學者專家,針對促進兩岸於海洋環境管理與海洋科技領域合作的新契機。
2008 「滬尾蘿蔔祭-淡水好彩頭」活動於無極天元宮舉辦,主題為「休閒農場暨吉野櫻花嘉年華」。
2007 行政院新聞局選定東引二重山建置數位電視微波中繼站。
2006 南北海運公司新購3艘19噸級客輪「吉順壹號」,「吉順貳號」,「吉順參號」首航南北竿航線。
2003 鹿寮坑石爺石娘遷移-世紀婚禮大典。
2002 錢穆故居「素書樓」重新開館。市長馬英九、文化局長龍應台為1990年台北市議員要求歸還房舍,致倉促搬離,向其遺孀胡美琦致歉。
2002 縣府建設局水利課長陳忠義榮獲救國團全國優秀社會青年,在臺北市接受表揚。
2002 芎林鄉公所承辦臺灣區客級行政區域界線會議。
2002 望安鄉將軍村與吉貝村裝設自動提款機,上午交通部郵政總局長 鄭文政抵澎,主持啟用典禮。
2001 北竿鄉親王壽金掃雷殉職,人祀基隆忠烈祠。
2001 后沃鄉親王壽金英勇掃雷殉職,正式入祀基隆忠烈祠。
2000 鎮長黃清壈昨日頒將表揚優秀青年代表林文展、李長隆、張再興 、葉宗仁、楊能輝、陳志瓶、王承南、陳慶和等八人。
2000 日本琉球大學文學部教育大城肇抵澎贈樹種YANABU,並展開為期3 天的澎湖縣離島考察之旅。
1999 馬祖日報電子報網站成立,提供線上閱覽。
1999 海端鄉民100多人,為抗義彈藥庫設在新武部落而走上街頭,軍方出面協調 ,村民認為不夠具體,揚言有更大的抗爭行動。
1999 基隆市各界春祭國殤遙祭黃陵典禮,上午十時在中正公園忠烈祠 舉行,由副市長楊文衡主持,儀式簡單隆重肅穆。
1999 教育部在省立頭城家商舉辦八十七年度三合高中推廣觀摩研討會。
1998 基隆市各界春祭國殤暨遙祭黃陵典禮,上午在中正公園忠烈祠舉 行,由市府主任秘書邱雲儀主祭,各機關代表二百餘人陪祭。
1998 基隆市碧砂漁港直銷中心開幕,市府觀光公車也正式上路,提供 市民遊覽全市觀光景點。
1998 頭城消防小隊林朝新、陳永勳二人榮獲全國消防楷模。
1998 馬祖藝文協會成立,首屆理事長曹楷智。
1997 金鼎國小榮獲八十六年度桌球錦標賽小男、小女組雙料團體冠軍 。
1997 福文社區鳳陽花鼓隊,代表臺東縣赴新竹縣政府參加「臺灣省社區民 俗育樂活動觀摩會」演出。
1997 各界紀念革命先烈青年節慶祝大會上午9時假山地青少年活動中心以 茶會方式舉行,會中除表揚禱的及學校優秀青少年外,並有歌舞及茶 會助興。本會由陳縣長建年主持外,並有各機關、學校、社團首長與 代表等參加。
1996 農業改良場畜產股長張壽華榮獲全國優秀青年,在臺北接受表揚,並獲總統李登輝接見。
1996 榜林許玉昭獲選為八十五年度全國優秀青年。
1996 春祭國殤祭典,為兩位烈士李水圳、徐金樹入祀忠烈祠,由市長 林水木主持,各界代表二百多人參加。
1995 演藝人員棒球隊由澎恰恰率領與阿尼色弗、新生國中聯隊,作友誼賽,為中 途之賽籌募經賽。
1995 三月二十九日,本鎮首次於文武廟為年滿十八歲的青年舉行成年禮,其主旨 乃在勉勵青年朋友,明辨是非,獨立負責,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以開創美 好的人生。
1995 三月二十九日,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指導,由本鎮公所主辦的八十四年度傳統 民俗采風假日文化廣場,在文武廟舉行。
1995 金沙警察所連破二起私酒案,議長王水彰特頒獎金,慰勉員警辛 勞。
1995 北竿機場跑道完成檢修,開放飛航。
1994 「臺北縣中和市登山協會」成立。
1994 「臺北縣汐止鎮林姓宗親會」成立。
1994 中日少棒友誼賽在臺東縣立棒球場開打。
1994 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全面開放使用。
1993 「反獨護國聯盟」舉辦反獨遊行。
1993 基隆市八十二年青年暨革命先烈紀念大會,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文 化中心演藝廳舉行,由張啟彥同學主席,邀請各界首長觀禮並頒 獎表揚學校及社會優秀青年三十二人。
1993 基隆之愛公益活動推廣中心主辦、益世電臺及民眾日報社協辦之 基隆之愛殘障娃娃認養愛心晚會,在東岸停車場舉行,參加市民 極為踴躍。
1993 基隆市各界春祭國殤典禮,上午八時三十分在忠烈祠舉行,市長 林水木主祭,各機關首長陪祭。
1993 基隆市教育局幼兒教育資源中心,舉辦親子寫生比賽,上午在中 正公園民俗文物館前展開,參加者超過二千人。
1993 首辦「青年節推骨牌大賽」,成功排列4萬5千片。
1992 青年子弟成年禮示範觀摩會在縣立體育館舉行,計有滿18歲男女青年100人 參加,內政部派員觀禮。
1992 「臺北縣福齡松青會」成立。
1992 基隆市八十一年各界紀念革命先烈暨慶祝青年節大會,上午九時 三十分在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行,市長林水木、議長許財利、 海軍三軍區司令阮洋、救國團基隆市團委會主任委會汪群從暨各 機關首長、各級學校校長、各界來賓及學生代表五百餘人參加, 德育護理專科同學張素娟擔任主席,會中並表揚優秀青年。
1992 基隆市春祭國殤典禮,上午八時三十分在中正公園忠烈祠舉行, 市長林水木主持,駐基文武機關首長陪祭,市各宗親會暨烈屬與 祭。
1992 「李友邦逝世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師大舉行。
1991 臺南縣首度「成年禮」示範觀摩會,在仁德國小舉行,由縣長李雅樵 ,仁德鄉長宋義祥主持,有七十九位青年男女參加。
1991 基隆市各界上午八時在中正公園忠烈祠舉行「春祭國殤」典禮, 由市長林水木主祭,市區各機關首長陪察,宗親會代表及烈屬 參加與祭。
1991 基隆市各界紀念革命先烈及祝青年節大會,上午九時在文化中心 演藝廳舉行,由市長林水木主持。
1991 居住基隆市平地山胞拔河比賽,上午十時在正信路後備軍人活動 中心舉行,三十多支隊伍參加競爭激烈。
1991 基隆市政府,下午二時在四樓大禮堂舉行成人禮,七十名年滿十 八歲男女參加,市長林水木主持,邀請漢學家周植夫為上賓,基 隆市自強,海門獅子會協辦。
1991 宜縣「青年子弟成年禮」在孔廟舉行。(《臺灣新生報》-80-03- 30)
1991 東引裝設4具卡式長途直撥電話亭,開放東引單向直撥臺灣電話。
1991 華斌海軍客輪有限公司由日本購買一艘噴射式電腦導航客輪「海 燕一號」,本日起營運,往返於臺灣將軍鄉馬沙溝和澎湖縣龍門 ,單向航程僅須50分鍾,每年3至10月每天3班往回,11月至2月則 為2班往回。
1991 臺南市首屆成年禮活動於乙廟大成殿舉行,由市長施治明為一九一位十八歲 男女青年主持,觀禮來賓達數百人,歷經祭祖、飲成年禮酒等程序後完成。
1990 基隆市各界,上午八時在中正公園忠烈祠舉行春祭國殤典禮,林 水木由市長主祭。
1990 基三市紀念革命先烈暨慶祝青年節大會,上午九時在文化中心演 藝廳舉行,海洋大學毛嘉奇同學擔任主席,邀請市長林水木頒發 社會優秀青年等獎章。
1990 洪門兄弟強押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演出「國旗自焚出殯」活動之臺大學生下跪。
1990 礁溪鄉中小學學生二龍河河堤彩繪活動,盛況空前。
1989 澎湖縣青少年服務中心開幕啟鑰。
1989 海南島陣前起義抗日志士江廷勸逝世,奉准入祀忠烈祠,與春祭革命先烈同 時舉行。
1989 基隆市各界聯合升旗典禮,上午七時三十分在文化中心廣場舉行 。
1989 基隆市各界春祭團殤典禮,上午八時三十分在忠烈祠舉行,市長 張春熙主祭,由軍政各機關首長陪祭,各機關學校宗親會代表與 祭。
1989 基隆市各界慶祝青年節大會,上午十時在青年育樂中心舉行,由 救國團基隆團委會主任委員鄭森雄,會中並頒獎年楷模。
1989 馬祖福利中心遷至復興村衛生院舊址,重新營業。
1988 鐵路局宜蘭機務分段40多名司機集體「自動休假」:他們痛陳鐵 路局種種不當的措施,集體「自動休假」,一起到臺北參加「火 車駕人聯誼會」。(《中國時報》-77-03-29)
1988 青年節慶祝活動,改變型態,以自強聯歡會方式舉辦。
1988 部份火車司機以集體休假方式,抗議鐵路局種種規避勞基法規定。但鐵路局宣布將調部分貨物列車司機支援,彌補司機之不足。
1988 民進黨發動國會全面改選大遊行,由立委朱高正率領在臺北市大湖山莊前示威,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
1988 基隆市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上午十一時在安樂社區行政大樓成 立啟用,由市長張春熙主持啟鑰儀式、執政黨基隆市黨部主任委 員吳夢雄、省議員林水木、市婦女會理事長廖勉應邀到場觀禮。
1988 基隆市各界七十七年春祭國殤典禮,上午八時三十分在中正公園 忠烈祠舉行,市長張春熙主祭、各界首長陪祭、儀式簡單隆重, 歷時十分鐘結束。
1988 基隆市各界慶祝七十七年青年節大會,上午十時在獅球路青年育 樂中心舉行,大會主席團由市內各大專高中職院校遴薦優秀學生 幹部莊育孟等十四位同學擔任,會中張春熙市長、吳夢雄主任委 員等各界首長頒獎表揚優秀青年。
1988 基隆市位在和平島濱海公園,由育樂公司得標經營,上午十時開 幕,請市長張春熙冒雨前往剪綵,長泳名將王瀚,各界首長應邀 到場觀禮。
1988 基隆市七堵區市民詹石碇自費在瑪陵坑新闢坡地公園一處,即日 起開放市民免費遊憩。詹氏曾捐贈介壽公園一座,現闢建公園面 積較前者大兩倍。
1987 「漢稼莊民俗文物展」,今上午假中正體育場舉行,由市長蘇南成主持。
1987 民進黨於臺北舉行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
1987 仁德鄉第十一屆暨第六屆後備軍人、社區及各國聯合運動大會,在德 南國小舉行,晚間舉辦「鄉運之夜」康樂活動。
1987 第二屆全國「電光盃」槌球比賽在二行村振吉電化廠舉行。
1986 縣政府公告,新完工的卑南上圳灌溉區域,全部劃定為旱作區,以更新旱田 農貌,增加旱作收獲量。
1986 安美村葉麗美獲選七十五年度優秀青年。
1986 岡山鎮體育館竣工啟用。
1985 東引舉行第一屆軍民自強運動大會。
1985 329青年節,本縣舉辦一連串活動慶祝,春祭國殤在忠烈祠舉行,慶祝大會 表揚模範青年,鼓號樂隊表演要儀隊表演、啦啦隊表演,師專舉辦師生舞展 ,精采、熱烈。
1984 總統蔣經國由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總統府國策顧問汪道淵及副 祕書長張祖詒等陪同,上午抵澎巡視,慰問軍民、期勉團結和諧 ,努力建設,指示地方首長多為民眾謀福祉,次日下午返臺。
1984 連江縣警察局南竿分駐所所長曹爾忠當選全國社會優秀青年,在臺北接受表揚。
1984 交通銀行決優先辦理中心衛星工廠週轉性貸款。
1984 由青年學生主辦的臺東各界慶祝329青年節大會,在體育場舉行,臺東師專 學生宋雯榮主持,會中並邀請反共義士趙文襄專題演講。
1983 慶祝岳武穆王880年誕辰舉行釋奠大祭。(《中國時報》-72-03- 29)
1983 中華工程開辦土地及廠房85%低利貸款,激勵中小企業購買廠房。
1983 「臺北縣橋藝協會」成立。
1982 各界紀念革命先烈暨慶祝71年青年節大會,上午8時半先在忠烈祠舉行春祭 革命烈士,繼在臺東市豐里國小舉辦自強誓師大會,各機關、學校員工、師 生徒步至會場,10時正舉行誓師大會,並表揚各項活動優勝單位及個人。
1981 中國國民黨金門地區選出八名黨代表,赴臺參加今日揭幕、為期 十天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為谷鵬、李金塔,張修壽、 郭堯齡、黃武仁、楊肅元、黃應城、許寶華等。金門文化訪問團 並應邀在大會中演出。
1981 舉行第十五屆全鄉運動大會及第二屆後備軍人運動大會。
1980 春祭國殤典禮,在忠烈祠舉行。
1980 位於南竿北海坑道附近的坑道工事「大漢據點」開挖完成。
1980 梓官鄉公課長劉添福逝世,四月九日公祭。
1979 台南市立圖書室新建落成揭幕啟用。
1979 林逸人,自民國60年起從事電機自動控制研究,有電子控制的多 項發明,榮獲多項專利,經評定獲68年度青年獎章,於全國各界 慶祝青年節大會上接受表揚。
1979 計程車車資起價調為十五元。
1979 計程車車資起價調為十五元。
1979 省垣各界集會慶祝青年節。臺灣省六十七年平均每戶家庭全年所得為十五萬 七千八百三十六元,較六十六年增加百分之十六點六。
1979 春祭革命先烈暨陣亡將士,於忠烈祠舉行,儀式莊嚴隆重。
1978 龍潭鄉圖書館成立。
1978 龍潭鄉圖書館成立。
1978 慶祝總統、副總統當選,舉辦土風舞聯歡會。
1977 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協會成立臺北市保護妳轉線,協助解決婦女問題。
1977 舉行第七屆全鄉運動大會。
1977 韓國籍漁船「勝運號」與「第二燕平號」(均為80噸級),因機件 故障、船員受傷,闖入澎湖海軍基地。
1976 遠東百貨公司台南分公司開幕。
1976 議長蔣聖愛在青年節勗勉青年應省察自己,奮鬥創造美好前途。
1976 茄典村青年洪定雄當選全國社會優秀青年。赴臺北接受全國各界表揚 。
1976 介壽中心國校合併復興分校、福沃分校,遷往南竿中隴山崗馬祖中學原址,並合併馬祖高中代辦國中部,改稱介壽國民中小學。
1976 臺灣會議會第五屆第七次會議揭幕,省主席謝東閔作施政報告。
1975 臺中港商業區細部計畫擬妥。
1975 臺中縣豐原國民中學(女)與神岡國民中學(男)學生籃球隊起程赴菲訪 問比賽一週。
1974 臺北市政府接管臺北高爾夫球俱樂部,改建為青年公園。
1974 臺北市在三軍官俱樂部慶祝青年節,以自助餐方式歡宴優秀青年代表及青年 獎得獎人。
1974 臺中縣春祭國殤在大甲鐵砧山忠烈祠舉行。
1974 臺中港南海堤工程開工。
1973 臺中縣大甲鐵砧山忠烈舉行春祭國殤。
1973 縣長陳孟鈴勉新當選鄉鎮長腳踏實地,為民服務。
1973 臺中縣水土保持工作示範在后里鄉廣福村舉行。
1973 救國團馬祖大隊發行的(馬祖青年)季刊創刊。
1973 同日,遭共軍宣傳彈擊中,北竿塘岐村13歲學童死亡。
1972 省垣各界紀念革命先烈暨慶祝六十一年青年節,並恭祝 總統連任大會,在 臺中市舉行。
1972 本縣各界恭祝 總統蔣公連任暨慶祝新竹開拓二八○週年及全縣中等以上學 校聯合運動大會,在縣立體育場舉行。同日黨國元老張知本,楊林將軍等, 上午十時三十分,在縣府大門前為新竹開拓二八○週年興建的紀念碑舉行揭 幕。
1972 舉辦第四屆「青年杯」足球賽。
1972 宜縣各界慶祝岳武穆王第869年誕辰。(《臺灣新生報》-61-03- 31)
1972 臺中港收購水井數額已調查完竣。
1972 春祭國殤在圓山慰烈祠擧行,市長主祭(秋祭國殤於九月三日擧行)。
1971 漁業幹部訓練中心成立。
1971 南竿介壽堂電影院啟用。
1971 本所聯合服務中心成立。
1971 我國與科威特(Kuwait)中止外交關係。
1971 臺北市各界在中山堂慶祝青年節,下午在總統府前表演民俗藝術。
1970 慶祝青年節,表揚優秀青年,舉行「青年杯」足球錦標賽。
1970 各界公祭林榮華烈士為國殉戰。
1970 全國各界在中山堂慶祝青年節,臺北市三萬二千九百位青年參加;會中表揚 優秀青年,紀念革命先烈等多項活動。
1969 四萬名青年學生今在總統府前廣場,慶祝青年節。
1969 中國國民黨舉行十全大會,金門選出代表蕭政之、閆修篆、楚志 武、謝炳南、李金塔、呂愛珍參加。
1969 救國團馬祖大隊白犬中隊選出陳國玉為模範青年,他長期照拂無 私依老人曹典仕夫婦。
1968 慶祝青年節,表揚優秀青年,會後樂隊遊行,並上電 總統暨三軍獎士致救 。
1968 青蕃村林茂春,二十歲,曾任國校教員,公所幹事,勤奮、熱心 於公益事情和敬軍勞軍活動,不落人後,推薦為莒光鄉模範青年 。
1968 金沙鎮動員民防隊員五百餘人,在鎮長符文敏親自率領下,於青 嶼至西園一帶,內洋至大地一帶,鵲山一帶廣植樹苗七萬株。
1967 獅頭山觀光道路,全部工程完成,四月一日正式通車。
1967 竹南產冥紙,暢銷南洋,每年可賺取外匯百萬美元。
1967 苗栗縣第二屆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本日揭幕。
1967 第七屆中小學科學展,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一週。
1966 青年節萬餘人在縣運動場集會,並上電 總統致敬,誓願效法先烈 精神,完成復國大業。
1966 苗栗縣中學聯合運動會,在縣運動場舉行,共二十三單位計六二 六人參加。
1966 宜縣首屆中等學校聯合運動大會開幕。(《臺灣新生報》-55-03- 29/宜縣首屆公私立學校聯合運動大會開幕)
1966 六龜國小創校六十週年校慶。
1966 私立復興工業專科學校成立。
1965 慶祝青年節, 總統勗勉全國青年,團結奮鬥、報效國家。臺灣省第十四屆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會在臺北市揭幕,省主席黃杰主持隆重儀式。
1965 慶祝青年節, 總統勗勉全國青年,團結奮鬥、報效國家。臺灣省第十四屆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會在臺北市揭幕,省主席黃杰主持隆重儀式。
1964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中縣團務指導委會及育樂中心三樓大廈落成。 團委會、社教館均遷入辦公。時舉行同樂晚會,連續七場(天)誌慶。
1963 第二屆軍民聯合運動會於馬祖中學舉行,指揮宮彭啟超主持開幕。
1963 宜蘭市民代表會召開第七屆第八次大會:通過議案如下:市公所 重建辦公室,准在原址興建,工程費131萬元。宜市魚市場拍賣場 辦公廳改建工程,所需經費271,000元,向農復會貸款25萬元,市 公所自募21,000元配合改建。(《臺灣新生報》-52-03-27/宜市 五結七屆八次代表會分別舉行;52-04-02/宜市、羅東七屆八次代 表會)
1963 救國團臺東團委會,慶祝青年育樂中心落成典禮,舉辦園遊會。
1963 五十三年青年節,總統書勉全國青年,發揚先賢先救國救民精神,創造民有 民治民享的新中國。臺灣省各界慶祝五十三年青年節暨全省第十三屆中上學 校運動大會,在臺中市揭幕,省主席黃杰親臨主持。
1963 省垣各界慶祝青年節大會,舉行軍訓大檢閱。第十二屆全省中等以上學校運 動大會,在嘉義舉行,省教育廳廳長閻振興主持揭幕典禮。
1962 臺中市各界盛會慶祝青年節。
1962 全省第十一屆中上學校運動大會在臺中市揭幕。
1962 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在臺中市軍人之友社舉辦革命史 蹟展覽會。
1962 全國慶祝青年大會,在臺北市舉行,蔣總統親臨致訓。全國青年代表集會, 響應總統「革新、動員、戰鬥」之號召,展開青年自強救國運動。臺灣省各 界慶祝青年節大會暨全省第十一屆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會揭幕典禮,在臺中省 立體育場合併舉行。
196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中縣支隊部經變組為團務指導委員會後並成立 青年育樂中心,丘樹森當選為團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1 慶祝青年節大會,在中山堂擧行。
1961 金門前線砲戰陣亡烈士黃保廷,入祀忠烈祠。
1961 青年節, 總統書勉全國青年,立救國救民大志,恢宏先烈基業,創造更光 輝之史頁。青年代表分向三軍獻旗致敬。
1960 青年節, 總統接受青年歡呼,勗勉完成復國使命。是日,全省中等以上學 校運動會揭幕,三萬餘人參加比賽。
1960 軍民聯合運動大會在馬祖中學大操場舉行開幕典禮。
1960 琉球訪華團十一人,由師大講師張湘陪來花蓮參觀。
1960 萬里溪鳳林一號堤藥壽豐溪平林護岸修復工程發包。
1960 四結玉田國小增建教室竣工。
1959 青年節,青年代表近十萬人,熱烈慶祝 總統蒞臨大會致訓,期勉消滅共匪 ,復興中華民族。是日在臺中市體育場,舉行中上學校運動會。
1959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在臺中市公園舉辦建黨六十 年史蹟圖片展覽會。
1959 全省中上學校運動大會在臺中市揭幕。
1959 各界人士及青年代表十萬人,齊集臺北中山堂前廣場祝青年節,臺北市天 主教徒八百多位,在三軍托兒所禮堂。臺北市松山、雙園、大安、中山四 區,新成立二十一個里並選出里長。
1959 十班玩段公路,柏油路面舖竣,本日恢復通車。
1959 本縣支援西藏同胞抗暴舉行大遊行。
1958 青年節, 總統書告全國青年,發揚民族精神,國民道德。臺灣省各界春祭 革命先烈暨陣亡將士典禮,在臺中市忠烈祠舉行,由省府祕書長唐縱代表周 志柔主祭。全省青年代表展開慶祝活動。臺灣首創平板玻璃工廠新竹玻璃公 司二廠舉行破土典禮。
1958 花蓮各界盛慶十五屆青年節暨春祭國殤。
1957 瑞芳「七星吊橋」鐵繩斷裂,過橋者八人墜落橋下。
1957 縣議會三屆七次會議揭幕,會期7天。
1957 頭份鎮農會總幹事黃新發,研改良土壞栽培小麥大豆成功。
1957 苑裡民眾服務站新址落成,劉定國縣長親蒞剪綵。
1957 全省各界本臺中市忠烈祠公察忠烈將士,全省中上學校運動會在 臺中市開幕。
1957 各界慶祝青年節,在三軍球場擧行。
1957 青年節,各界熱烈慶祝, 總統親臨大會致詞,勉發揚革命先烈精神,完成 國民革命歷史任務。
1957 社會處專門委員康國瑞視察花蓮救濟院及榮譽國民之家。
1957 花蓮各二春祭國殤及因公殉職官兵。
1957 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葛邦任視察花蓮各司法單位及縣警察局。
1956 臺中市各界春祭陣亡將士,青年集會討論「青年努力方向」等問 題。
1956 本縣警局與當地聯檢機構及駐軍破獲的澎湖國際漁船大販毒案,本日經臺北 地檢處檢察官提起公訴。
1956 本縣基督長老會教徒,於耶穌受難節日禁食一天,所得款項捐贈救濟大陸難 胞。
1956 省政府為整修臺北市及郊區道路,美援撥款四千萬元,補助翻修馬路。
1955 臺東鎮完成第二期舖設高級路面工程1,597平方公尺。
1955 舉行本縣遊擊英雄謝法本(原名許丁適)入祀忠烈祠大典。許氏在民國四十 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巡邏烏坵時為中共船隻擊沈,隨艇陣亡。
1954 縣各界公祭革命先烈,慶青年節。
1954 在臺中市市立中學禮堂舉辦中部四縣市美術展覽會。
1954 俞鴻鈞於青年節播講:勉青年敦品勵學,參加勞動,立志創造時代,足踏先 烈血跡,應付時代考驗。
1953 彰錫綬、史道美勘察石門水庫、建壩工程決提前興工。省垣及各地均集會慶 祝青年節,並公祭先烈。
1953 花蓮各界在忠烈祠舉行春祭革命先烈陣亡將士死難同胞。
1953 救國團縣直屬支隊成立。
1953 太武山忠烈祠及公墓落成,全島軍民代表五千人,舉行公祭,由 司令官胡璉主持。
1953 選舉第四屆鄉民代表及村長。
1953 太武山忠烈祠及公墓落成,全島軍民代表五千人於上午十時舉行 公祭。
1953 舉辦第4屆第1次里港鄉代表會。主席:吳天來,列席:鄉長陳文章 ,藍芳總幹事,縣議員陳朝景(第二屆)等。
1953 舉辦第4屆第1次里港鄉代表會。主席:吳天來,列席:鄉長陳文章 ,藍芳總幹事,縣議員陳朝景(第二屆)等。
1952 總統號召成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中市各界熱烈慶祝青年節。
1952 後子口溪堤修工程二○○公尺發包。
1952 金門行政公署今在中正堂舉行第三屆集團結婚,計有新人八對。
1952 舉辦全縣第一屆反共話劇比賽。
1952 由基隆開往大陳島的航琛號機帆船遇險,漂流至東引島,基隆港務局派海難救助船前往拖救。
1952 「苗中青年」前身「自強週刊」創刊。
1952 慶祝九屆青年節,本縣四省立中學舉辦首屆聯合運動會及論文國語演講比賽 。
1951 花蓮縣五省立中等學校開聯合運動會。
1951 青年節舉行抗暴大遊行。
1951 本島(金門)舉行第一次集團結婚,參加者八對。
1951 新竹縣舉行抗暴大會,會後舉行三萬餘人抗暴示威大遊行,並分組舉行抗暴 簽名,參加者達九萬餘人。
1951 金門島舉行第一次集團結婚,參加新人八對。
1951 各界隆重公祭革命先烈陣亡將士。
1951 全省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揭幕,省政府公祭革命先烈。
1951 臺北市盛大擧行青年節慶祝大會及十萬青年大遊行。
1951 青年節舉行抗暴大遊行。
1951 民政廠長楊肇嘉抵新,視察縣長選舉。
1950 「臺北縣蘆洲獅子會」成立。
1950 國際青年商會臺北縣第二分會成立。
1950 國際青年商會臺北縣第三分會成立。
1950 今青年節,本島軍民各界舉行大會。
1950 臺北市各界慶祝青年節,擧行六千餘人參加的青年工人大檢閱、四千名 大中學校學生的大合唱以及各項展覽、公演、比賽活動。
1949 慶祝青年節體育會舉辦青年籃球賽。
1949 臺大醫院今起優待軍公教人員醫療費用。臺北市各界擧辦各項活動紀 念青年節。
1948 樹林「乙未抗日先烈樹林十三公之墓」立碑紀念。
1948 第一屆國民大會在南京開幕。
1948 各機關團體及金中中學學生,公祭魯王。
1948 金門縣國大代表王觀漁晉京出席民代表大會,選舉第一任正副總 統。
1947 臺南地區成立緩靖委員會,公佈清鄉辦法。
1947 省長官公署為處理所屬各機關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變」傷亡損失之臨時 救卹事宜起見,特已組織該事變臨時救卹委員會。又此次事變,獨高雄縣始 終安謐。
1946 全縣鄉鎮民代表分別投票選舉縣參議員。
1946 大肚鄉民代表會成立,黃旗鑑當選主席。
1946 沙鹿鎮民代表會成立,周長榮當選主席。
1946 第一屆鎮民代表會成立,陳深居當選主席。
1946 后里鄉民代表會成立,張振輝當選主席。
1946 大安鄉民代表會成立,黃焜振當選主席。
1946 龍井鄉嚴代表會成立,陳犁川當選主席。
1946 東勢鎮民代表會成立,朱湖當選主席。
1946 梧棲鎮民代表會成立,王水河當選主席。
1946 烏日鄉民代表會成立,吳泗滄當選主席。
1946 石岡鄉民代表會成立,邱鎮江當選主席。
1946 其他鄉鎮民代表會均先後成立。
1946 全縣鄉鎮民代表分別投票選舉縣參議員六十六人。
1946 本鎮首屆鎮民代表會正式成立,由陳大福當選主席。
1946 成立第一屆鎮民代表會。
1946 第一屆鎮民代表會成立,選舉周長榮為代表會主席。
1946 后里鄉第一屆鄉民代表會成立,代表名額廿四人,張振輝當選主席。
1946 第一屆鎮民代表會成立,陳深居當選主席。
1946 第一屆鎮民代表會成立,陳深居當選主席。蔡卯生經鎮民代表會間接選舉選出為第二任鎮長。
1946 各市鄉鎮選出區參議員九人。
1946 花蓮醫師公會成立。
1945 臺南州開始檢查海軍志願兵。
1945 臺南州開始檢查海軍志願兵。
1943 稻田穰繼倀花蓮港廳第十五任廳長。
1941 日人為柔化台灣島人心,取消日人專用小學制度,統名曰國民學校,允日臺 兒童同校就讀。
1941 臺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東巡,經花蓮港抵臺東。參拜神社、聽取廳勢報告、 接見官民,並視察鄉土館、馬蘭蕃屋、分屯中隊、加路蘭築港預定地,夜宿 知本溫泉。
1940 以臺東廳訓令第6號,公布:「街庄吏員養成所規程」。養成所以培養街庄 行政人員,使其具備必要的學識和實務,而成地方公共團體的中心人物為目 的。養成所設所長、幹事以及講師若干名、書記若干名,所長由廳庶務課長 充當。
1938 日人前田妙馬接任豐原學校校長。
1938 公佈帽子(即大甲帽)出品檢查規則,同月三十日正式施行。
1933 總督府以矯正臺灣農業偏重米作之失,獎勵栽培其他重要作物為由,是日公布「米統制法」。
1933 以臺東廳訓令第2號,公布警察職員定員為警務課43名,臺東支廳116名,里 壠支廳474名,新港支廳43名,大武支廳202名,臺東開導所31名,合計909 名。
1933 日政府為矯正臺灣農業偏重米作之弊,獎勵,獎勵栽培其他重要作物。
1933 公布「米統制法」,同時,為講究過剩米之應急對策,鼓勵全國儲藏一千萬 石,預計日本國內六百萬名,朝鮮三百萬石,臺灣一百萬石。
1933 日本政府為矯正臺灣農業偏重米作之弊,獎勵栽培。
1933 其他重要作物,是日公布「米殼穀統制法」。
1933 同時,為講究過稅米之應急對策,鼓勵全國儲藏一千萬石-預計日本國內可 長期儲藏六百萬石,朝鮮(即今韓國)可諸藏三百萬石,臺灣可儲藏一百萬 石。
1930 「臺灣民報」改名為「臺灣新民報」,每星期發行一次。
1930 是日,板橋街自來水工程告竣。
1929 大安公學校大安港分教場奉准獨立設校,定名為海墘公學校。
1929 公布「藥劑師法」、「種痘法」及其施行規則。
1929 臺北魚菜批發市場代行公司成立。
1929 公布「藥劑師法」、「種痘法」及施行規則。
1926 創立財團法人臺東獎學會,以圖振興教育,獎勵修學,並補助學費。
1926 竹南郡。去竹南郡後龍庄過白沙墩第三隧道,有四隻黃牛避雨其 間,遭急行列車轢死兩隻,兩隻負傷。
1924 里壠支廳山地「(武陵)」教育所,舉行第二學年結業式。里壠支 廳長下山又喜以及鄰近警察官皆不嫌路遠前來參加儀式。該所結業人數十四 名,男十二名、女二名。
1923 公布依照「臺灣教育令」,臺灣華業或在學學生均可轉入日本各學校肄業。
1922 臺東廳召集在勤之警部和警部補,在廳衙內教習所舉行警察會議。
1921 以總督府指令第5822號,獲准設立財團法人臺東獎學會。本會係前廳長 市來半次郎,生前捐出現金3,298.80圓和債權金額3,550圓,共計6,848 .8圓設立而成。其目的在振興教育、獎勵修學、資助學費、普及國語、 改良風俗,及其他社會教化事業。為達此目的、本會得開墾、造林、耕 作或出租拂下官有地,以及其他適當之使用和處分方式。本會設理事四 名,其中一名為理事長由廳長擔任,理事則由理事長選任。
1920 臺東廳舉行臺南中學校入學考試,臺東小學校有三人報名參加考試,其中二 名合格。
1920 通霄支廳。管內救濟天然痘患者,由苑裡區內有志者協議募集, 醵出一千百九圓。山柑庄勸募,醵出八百圓,充患者隔離費用及 醫料代金。
1920 通霄支廳。報載本月上旬管內突發天然痘疫情,技廳役所派遣警 官從事防疫事務。
1917 設置臺中行旅病人救護所。
1917 璞石閣設市場。
1917 設置臺中行旅病人救護所。
1916 布農族人襲擊石仕頭分遣所巡邏隊,激戰一小時,日巡查小板橋被馘 首。
1916 水尾庄居民游敬德等三人,行經虎頭山麓,遇布農族十數人,游被馘 首。
1905 苗栗廳。報載高等土地調查委員會,所設地方土地地查委員會, 土地審查案件。苗栗廳○件,○筆。
1900 簡大獅殉難於臺北。
1896 開始調查戶口並搜查私藏武器。
1885 十一年二月十三日(一八八五、三、二十九),法軍五六百名由嵵裏登陸, 占領紗帽山,澎湖副將周善初命守軍陳得勝退,得勝不從,翌日率兵進攻法 軍,不幸為銃所中,殉職。
1824 撥艋舺汛兵一百二十名歸噶瑪蘭營,增淡蘭交界嶐嶐嶺汛額外一員,兵二十 名。
1661 鄭成功進兵台灣
 聯絡我們
 回頁首